“迅雷链克还存在吗” 的疑问背后,藏着对虚拟货币遗留产物的认知困惑。从现状来看,链克虽未完全消失,却早已在监管重拳下丧失流通价值,其当前的 “存续” 更像是诈骗分子利用历史记忆布设的陷阱,与货币交易所 APP 的虚假下载渠道本质同源,均属非法金融活动的衍生风险。
首先需厘清核心事实:链克已丧失投机属性,仅为功能受限的平台积分。2017 年迅雷推出 “玩客币”,后因涉嫌虚拟货币炒作更名为 “链克”,宣称用户可通过玩客云硬件贡献宽带获取奖励。但 2018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明确点名,指出链克以代币代替法币付款,本质是变相 ICO。在监管压力下,迅雷被迫关闭用户间转账功能,彻底切断其流通炒作的可能。如今链克仅能在迅雷封闭生态内兑换部分服务,且 2025 年迅雷财报中已无链克相关业务提及,其核心业务转向会员、云计算与海外直播,链克实际已沦为边缘性积分工具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“链克存续” 的假象已成为新型诈骗的幌子,套路与货币交易所 APP 骗局高度同源。一类是 “复出炒作” 陷阱,诈骗分子伪造 “迅雷重启链克交易” 公告,搭建虚假交易平台,诱导用户通过非正规渠道 “回购链克”,实则与当年 PlusToken 的虚假宣传逻辑一致。二类是 “矿机骗局” 变种,打着 “链克挖矿升级” 旗号推销新款 “智能矿机”,宣称可获取高收益,这与货币交易所 APP 的 “版本诱骗” 套路如出一辙,均以 “官方升级” 为噱头引流。三类是 “兑换诈骗”,仿冒迅雷客服谎称 “链克可兑换现金”,要求先缴纳 “激活费”,本质是利用用户对旧资产的执念实施诈骗。
从合规与安全维度看,接触链克相关活动仍存多重风险。合规层面,链克已被明确界定为变相 ICO 产物,我国严禁虚拟货币交易,参与所谓 “链克盘活” 活动可能触犯帮信罪,这与使用非法交易所 APP 的法律风险完全一致。安全层面,诈骗分子常通过链克话题诱导下载恶意软件,窃取设备信息与资产,与虚假交易所 APP 的木马窃取风险同源。更关键的是,即便遭遇诈骗,因链克本身不具备合法价值,用户维权将面临比普通诈骗更复杂的困境。
认清链克现状需破除三重迷思:一是拒绝 “死灰复燃幻想”,迅雷业务重心已转移,链克无重启交易可能;二是警惕 “旧资产变现诱惑”,任何宣称链克可兑换现金、升级增值的说法均为诈骗;三是摒弃 “大厂背书即安全”,迅雷当年因链克业务股价暴跌,早已与该类业务切割,所谓 “官方合作” 纯属虚构。
链克的存续现状,本质是虚拟货币整治的典型注脚。正如货币交易所 APP 的虚假渠道藏着陷阱,链克的残留记忆也被骗子利用。对用户而言,与其纠结链克是否存在,不如牢记底线:任何被监管定性的虚拟货币相关产物,均无合法价值,远离相关炒作与诈骗才是安全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