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虚拟币 Luna” 的讨论,多源于其史上最惨烈的加密货币崩盘事件。结合 2022 年崩盘数据、机制缺陷及监管政策可知,虚拟币 Luna 曾在 2022 年 4 月创下 116.41 美元的高价,市值达 410.5 亿美元,却在短短一月内跌至 0.000102 美元近乎归零,其 “算法稳定” 骗局已被彻底揭穿,且所有相关交易在我国均属非法金融活动。需从崩盘真相、机制陷阱、后续风险三方面拆解,筑牢认知防线。
虚拟币 Luna 的崩盘并非意外,而是其 “算法稳定” 设计缺陷的必然结果。作为 Terra 链的原生代币,Luna 与算法稳定币 UST 形成绑定机制:理论上 1 美元的 Luna 可铸造 1 枚 UST,反之亦然,通过套利机制维持 UST 锚定 1 美元。2021 年 Anchor 平台 19.5% 的高息吸引大量资金涌入,UST 市值飙升至 187 亿美元,而 Luna 市值仅 220 亿美元,二者比率达 85%。2022 年 5 月,机构大规模抛售 UST 引发脱锚,用户恐慌性将 UST 兑换为 Luna 并抛售,导致 Luna 供应量激增、价格暴跌,形成 “抛售→价跌→更多抛售” 的死亡螺旋 —— 仅一周时间,Luna 从 77.46 美元跌至 0.000102 美元,市值缩水 99.8%,Terra 链被迫停机,全球投资者损失惨重。
Luna 的崩塌本质是 “无储备支撑的信心游戏”,暴露了虚拟货币的投机本质。与宣称有资产储备的 USDT 不同,Luna 的价值完全依赖市场对 UST 锚定机制的信心,无任何真实资产背书。长江商学院研究指出,当 UST 市值接近 Luna 市值时,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足以触发崩盘 ——2022 年美联储加息导致资金撤离加密市场,Luna 根本无力承接 UST 的兑换抛压。更讽刺的是,项目方所谓的 “BTC 储备救市” 仅 7.5 亿美元,在百亿级抛压面前杯水车薪,印证了 “算法稳定” 不过是包装后的资金盘骗局。
需高度警惕的是,虚拟币 Luna “重启” 噱头正成为新的诈骗工具。崩盘后项目方曾推出 “新 Luna” 试图续命,但价格长期徘徊在 0.1 美元以下,无任何实际价值。然而诈骗团伙却利用投资者的 “回本心理”,通过社交平台散布 “Luna 重启成功、即将回升至 10 美元” 的虚假消息,伪造与境外机构的合作文件,诱导用户在非法平台 “抄底”。此类骗局与 “鑫慷嘉” 套路如出一辙:先以 “历史翻盘” 画饼,再通过后台操控价格制造虚假盈利,待用户加大投入后立即卷款跑路,2025 年多地警方通报中均出现类似诈骗案例。
从法律与资产维度看,参与虚拟币 Luna 交易已触碰双重红线。我国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规定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Luna 的交易、兑换均受严格禁止。具体风险体现在三方面:一是资金安全无保障,非法平台可随意篡改 Luna 价格数据,甚至伪造交易记录;二是法律追责风险,江苏溧阳曾有用户因出售虚拟货币接收涉诈资金,银行卡被冻结并配合调查;三是维权无门,虚拟货币交易纠纷不受法律保护,Luna 崩盘后投资者损失均无法追回。
甄别此类陷阱需坚守 “三不原则”:不相信 “崩盘代币重启升值” 的谎言,机制缺陷决定其无价值修复可能;不参与任何 Luna 相关交易,无论是旧币还是新币均属非法投机工具;不点击 “重启利好” 附带的链接,此类链接多为钓鱼平台入口。若发现相关骗局,可向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。
虚拟币 Luna 从 116 美元到近乎归零的轨迹,是虚拟货币投机泡沫破裂的典型样本。对我国用户而言,无论其是否 “重启”、价格是否波动,都改变不了其非法属性。远离虚拟币 Luna 及所有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银行理财、基金等合规金融产品,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根本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