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OL 币” 这一名称在币圈相关社交平台偶有出现,看似是新兴虚拟货币标的,实则是典型的空气币骗局载体。结合 2025 年虚拟货币诈骗案例、监管政策及行业特征来看,OL 币无任何真实价值支撑,相关交易活动非涉诈骗即属违法,其风险逻辑与此前揭示的 SHIB 币炒作陷阱一脉相承。
首先必须明确:OL 币是脱离技术与应用的空气币,本质为诈骗工具。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等有底层技术架构的虚拟货币不同,OL 币既无公开的白皮书与开源代码,也不存在任何实际应用场景,甚至连发行主体都模糊不清。这类虚拟货币的共性特征在 OL 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—— 通过伪造 “区块链技术应用”“跨境支付场景” 等概念包装自身,实则完全依赖虚假宣传维持存续,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警示的 “炒作区块链概念行诈骗之实” 的特征高度吻合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所谓 “OL 币” 仅在少数非法境外平台挂出虚假报价,且无任何真实交易数据支撑,其空气币本质毋庸置疑。
借 OL 币布设的诈骗套路已形成成熟模式,与近期破获的虚拟货币骗局如出一辙。诈骗分子通常分三步诱导受害者入局:第一步在短视频平台、社交群组散布 “OL 币即将上线主流交易所”“早期投资回报率超 1000%” 等虚假信息,伪造与知名机构的合作协议截图,甚至盗用金融大 V 肖像 “站台” 宣传;第二步引导下载仿冒交易 APP,这类平台多参照 “欧比特平台” 的运作模式,伪造 OL 币交易 K 线与成交数据,营造 “交易活跃” 的假象;第三步实施收割,先以 “最低 1000 元即可认购” 诱导入金,再以 “账户激活需缴手续费”“拉升价格需追加投资” 等名义持续索要钱款,待达到一定规模后直接关闭平台卷款跑路。2025 年类似空气币骗局已造成近 3 万人受骗,涉案金额超 4.6 亿元,OL 币相关宣传正呈现出相同的诈骗特征。
即便抛开骗局,参与 OL 币相关活动仍面临多重法律与资金风险。法律层面,根据 2021 年十部委联合通知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交易的民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2025 年司法实践进一步明确,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宣传、引流等服务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,涉案人员将被依法追究刑责。资金层面,OL 币的所谓 “价格” 完全由诈骗分子后台操控,鄂州法院审结的案件显示,此类平台本质是封闭对赌盘,用户亏损的资金直接流入诈骗团伙账户,根本不存在 “盈利提现” 的可能。此外,非法交易平台还会窃取用户银行卡、身份证等敏感信息,后续可能引发盗刷、洗钱等次生风险。
识别 OL 币这类骗局需把握三个关键:一是核查基础信息,无白皮书、无开源代码、无应用场景的 “三无” 代币均为空气币;二是警惕 “高收益” 噱头,任何宣称 “稳赚不赔”“短期暴涨” 的虚拟货币宣传均为诈骗话术;三是延续 SHIB 币防骗逻辑,不下载非官方 APP,不向陌生账户转账,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核验平台与信息真伪。
总之,OL 币绝非可供投资的标的,而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敛财工具。认清其空气币本质与非法属性,坚守 “远离虚拟货币交易” 的底线,才是守护资产安全与法律安全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