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U 币”(即 USDT 泰达币)因 “价格稳定” 的标签被部分人视为投资标的,但其在 2025 年的司法案例与监管通报中,已明确暴露 “诈骗工具 + 洗钱媒介” 的双重风险。与此前解析的比特儿网 APP 等平台风险不同,U 币的危害不仅源于交易本身的非法性,更在于其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链条的核心环节,涉足者多陷入 “财产损失 + 刑事责任” 的双重困境。
U 币的 “合法投资” 假象实为诈骗诱饵。诈骗分子常通过两种套路利用 U 币设局:一是以 “婚恋交友” 为幌子构建虚假人设,谎称掌握 “内幕消息”,诱导受害者在伪造平台用 U 币投资,天津尚女士就因网恋对象推荐,分两次支付 10 余万元现金向 “U 商” 购币充值,最终发现平台数据全系伪造;二是包装 “高收益理财项目”,通过社交平台推送 “U 币保本返利” 广告,湖北小周在 “理财专家” 引导下借款购币,投入后平台直接失联,涉案资金经 U 币交易转移无踪。这些套路与 BTCC 手机版的 “情感操控 + 虚假交易” 模式如出一辙,本质都是利用 U 币的 “虚拟资产” 外衣掩盖诈骗本质。
更隐蔽的风险在于沦为洗钱工具,触碰法律红线。U 币因交易匿名性成为诈骗分子转移赃款的首选媒介,“U 商” 群体则成为关键帮凶。黑龙江小杨通过微信对接买卖双方,三个月内完成近万笔 U 币交易,流水达 1.2 亿元,其经手资金涉及 7 起电信诈骗案,最终因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刑;湖北马某明知交易资金可能涉诈,仍跨地区线下售币,通过加密通讯软件接收 “锁单”“走流程” 等指令,最终以同罪名获刑拘役。这类行为已非 “单纯交易”,而是直接触犯《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二条,交易额超 10 万元即属 “情节严重”,将面临三年以上刑期。
我国监管与司法已明确 U 币交易的非法性。2021 年多部委联合通知早已界定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取缔。2025 年司法实践进一步明确,无论 “投资购币” 还是 “有偿售币”,均不受法律保护:投资者因诈骗受损难以追讨,售币者若接收赃款即构成犯罪,深圳一名律师透露,2025 年因买卖 U 币被抓人数大幅飙升,多以帮信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追责。这与比特儿网 APP 虽有境外牌照但境内服务违法的逻辑一致,均属 “明确违法 + 高风险” 范畴。
必须认清:U 币绝非 “投资新宠”,而是诈骗与洗钱的 “灰色工具”。参与其交易不仅可能遭遇平台跑路、资金清零,更可能因卷入犯罪链条承担刑责。在当前全民反诈与监管严打的背景下,需坚决远离任何 U 币相关的投资、买卖行为,若发现涉币诈骗线索,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切实保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。